商品名稱:
2023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
2023彰化食農體驗嘉年華
詳細介紹:
芳苑鄉永興社區發展協會--就愛穟穟念
活動內容:
1.高粱簡介與3種用途(種籽、製糖、掃帚)
★認識高粱與在地高粱特色
★高梁的三種用途
★辨別雜糧的差異-聽覺
★觀察紅/白高梁的種籽與植株差異-視覺
★高梁變身-產品延伸與連結
2.保種場域教學-生長週期認識結合五感體驗
★105天高梁生長史與營養價值
★現場觀察介紹
3.DIY高梁脫粒,並利用乾燥花手作書籤
4.社區歷史與三林穟由來,品嘗高梁產品
更多商品
112年育華國小-就愛穟穟念
11月7日 芳苑鄉永興社區 就愛穟穟念 食農教育體驗 ── 全台唯一不釀酒的高粱田 ── 高粱為甚麼不釀酒? 為甚麼彰化縣芳苑鄉的高粱叫做「三林穟」? 永興社區於民國102年發現消失在沿海地區五十年的農作物「穟」,經由研究育種,隔年在社區復育成功,並改良脫殼食用方式,成為有價值的經濟作物。為紀念復育成功,以當地舊名「三林港」取名「三林穟」。 11/7半天的活動中,老師帶著大大小小,利用聽覺、觸覺、嗅覺、味覺、視覺,用盡五感來認識「#三林穟」。 我們體驗了高粱脫穀、高粱田走讀,學了許多關於高粱的食農小知識,還有用乾燥的高粱穗花製作屬於自己的擺飾,並在最後吃了高粱套餐——高粱爆米花、高粱鮮果棒,以及高粱茶;高纖、營養豐富的高粱,讓大家都飽足了一餐。 豐富的活動內容,老師帶領大家在半天的時間裡,和高粱渡過了美好的午後時光。(~˘▾˘)~♫•*¨*•.¸¸♪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652973593689865&id=100069316895184&mibextid=WC7FNe&rdid=fmU5KQR2yfIoJnfZ穟月美好音樂會活動
8/12的穟月美好音樂會活動,您參加了嗎? 全程在為大家紀錄美好時刻的小編,終於整理出當天蒞臨我們芳苑永興社區,熱烈參與的每一位貴賓們~~值得紀念的一刻!!歡迎喜愛的您自由下載\(^∀^)メ(^∀^)ノ 從早上就開始的精彩音樂會,小農市集中永興社區獨家販售的纖果棒、高粱茶、名額有限的芝麻醬DIY體驗,以及小編都沒搶到新鮮現烤的文蛤和黑蜆!! 其實,最精彩的還是在下午,又是另一個獨家的高粱脫殼秀,限量名額一開放馬上爆滿,看到大小朋友玩得興高彩烈的,相信不只是小朋友覺得新鮮,就連大朋友應該也都沒見過吧!! 謝謝大家和我們一同留下美好的回憶歡迎有空常來喔!! 噢!對了!我們的命名活動還在持續進行中喔!! 歡迎到我們命名頁面留言參加,活動只到8/31唷唷唷!!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story_fbid=pfbid0mjXky4CtGTxATdtxgHkCXaBQAXk5dJ3NfEazxkrPNd3y5VpBDSEH2ccR4XvNi7yvl&id=100063958276867就愛穟穟念-食農教育
112/09/28 就愛穟穟念 這是我們與學校合作的第一場食農教育! 首先感謝 大享食育協會的協助,從編寫教案到後續簡報的製作修正參與,真的幫了我們很多的忙!也感謝育華國小願意提供這次的機會讓學生們了解在地農作物-高粱。最後小蔡老師肯定是很緊張,因為他一直用靦腆的笑容回應學生們。說到高粱,我們在學習中介紹了3種高粱的運用,也透過五感的體驗讓學生們分辨與接觸雜糧的差異,最後也讓學生開心的享用高粱變身後的產品,不知道對高粱有沒有更多的認識呢?端午節綁粽子活動
【考季將至,芳苑鄉長帶著大家一起包粽(中) 】 今年永興社區提早在6月18日舉辦端午節綁粽子活動。我們很開心芳苑鄉 林保玲鄉長蒞臨永興,和社區長輩們一起綁三林穟粽分享給大家。我們的三林穟粽,除了料好實在之外,粽葉也是有特別挑選過,我們選用包覆性高香氣濃郁的麻竹葉,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我們滿滿的誠意。 不知道各位鄉親有沒有曾經蒸粽子黏在粽葉的情形呢?美味又立體的粽子不小心變成散散的,會有點影響打開要吃期待的心情吧!這裡提供一些小方法,讓大家能夠沒有這個困擾! 粽子的糯米會黏在粽葉上,主要是因為再次加熱時棕葉上面的水分已經流失了,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保持粽葉的濕潤度。如果用微波加熱,就在解凍後的粽子外面包覆一層沾濕的紙巾,這樣在微波加熱的過程中棕葉就不會太乾。如果是用清蒸加熱的,只要在最後稍微再多悶一下,就沒問題囉!是不是很簡單呢?大家要記得這個小撇步喔!認識紅樹林
8/31認識海洋保護區🌊與紅樹林🌱探訪非常高興能夠在這次課程導入這麼多元素,不管是室內的知識性教育📖,來到室外的紅樹林與潮間帶生物觀察🔎🔎,以及體驗無形的資產-海牛🐂文化,一次又一次的堆疊成就了完美的活動!感謝 芳苑潮間帶旅遊-阿進帶你採蚵趣 這次的合作,讓我們遠從南投過來的參加學員相當滿意!給小朋友滿滿記憶的阿美也辛苦了~期待我們明年的生態導覽課程可以更加豐富且知性!!紅龜粿不稀奇,但竟然有白色的紅龜粿?
你知道白色的紅龜粿是怎麼來的嗎?平常都能吃到的紅龜粿不稀奇,但竟然有白色的紅龜粿?據傳,緊鄰著台灣海峽的芳苑鄉受到海水沖積而形成生態豐富的潮間帶,每年4月以及10月吸引眾多候鳥過境,並在這裡繁衍後代。 為此,我們想讓更多的青年認識在地的人文和環境,就像是農民和漁民都是靠著生生不息的天然資源照養全家。所以練就一身看天氣、看侯鳥,就能知道會不會有好豐收。於是,9月28日這天,我們在粿食研究室舉辦了『聆聽在地聲音,連結在地人文及米食文化的淵源』活動,邀請文皓老師來帶著大家從發現白色的紅龜粿,認識這個特別的芳苑鄉開始,究竟他是怎麼將討海的人生變成做粿的事業?原來他將這個再平凡不過的民間小食,不只結合了在地高粱的食材,還啟動了跟更多返鄉青年的合作。 所以,那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白色紅龜粿因此誕生了!!原本似是順應著民俗信仰,不想像讓煮熟的龍蝦的紅,犯了祭祀的禁忌,而讓紅龜粿變成白色的,成就了這個地方的特色了!加上飽滿的在地花生餡,讓人不禁就想咬上一口!!也許,下次當你想專程來吃這個白色紅龜粿時,不妨也聽聽他們的故事,吃起來也就更有感覺囉!!沿海養殖產業生態介紹
沿海養殖產業與生態介紹/環境教育與食魚知識踏查8/3是陽光普照炎熱🌡️的一天,颱風的變卦以及臨時的變故,也不會澆熄參與民眾的玩樂之心!!養殖漁業跟捕撈的近海漁業的知識,搭配文蛤與牡蠣的相關種類與介紹,生動的小道具讓我們了解棲息在潮間帶的生物們是如何覓食與躲藏🐾簡單的貝殼彩繪DIY,保留這一刻的紀念💓前往潮間帶探險,原來螺類🐚是貝類的天敵呢!!!也發現了不少可愛的小居民-和尚蟹🦀最後不免享用自己採的牡蠣製作成蚵仔煎😋😋接下來,就換拜訪農牧區的居民囉!!生態保育活動
8/24 來到農牧區的生態保育導覽沒錯!!每當辦完一次生態🪽活動,小編就會立馬整理好當天的活動花絮給各位看看😆😆這是我們當天沿著社區農田,享受著愜意慢活的步調(雖然有點炎熱)一邊手持著雙筒望遠鏡,一邊跟著璟泓老師介紹,發現了躲在農田的各種朋友,你們發現到了什麼呢~~~